接下来迎接你的是一大波节日一吃就停不下

暴饮暴食是所有进食混乱症中最普遍的一种,而且女性比例显著高于男性。据一份统计数据,在美国,3.5%的女性(万)和2%的男性(万)存在不同程度的暴饮暴食。

那么,为什么会暴饮暴食?为什么一吃就停不下来?如果细心观察,你会发现我们身上很多能称之为“问题”的习惯,都是源于对某些事物寄予了远超过其本身的期待。

例如:

对恋人的过度依赖,希望ta不只是陪伴,更要时时刻刻关心、理解我们的感受;抽烟,一根接一根,喝酒,一杯接一杯,最好再配上长吁短叹;超级工作狂,根本没有办法接受日程表里有10分钟的空档;还有微博控、朋友圈控、淘宝剁手党...

同样的,为什么会暴饮暴食?因为希望食物不仅能解决“饿”的问题,还要帮助我们排解孤独和无聊、发泄愤怒、缓解焦虑...

那么,怎样才算是暴饮暴食?先来一组数据——

平均每个暴饮暴食者每餐要吃大卡

每5个暴饮暴食者中就有1个一顿要吃大卡

每10个暴饮暴食者中就有1个一顿要吃大卡

在减脂营中20-40%的人存在暴饮暴食

每次暴饮暴食平均耗时78分钟

大多数暴饮暴食者同时也在节食

看到这里,你会不会想,咦,我偶尔也会有几顿吃那么多哦,是不是也属于暴饮暴食。吃多和暴饮暴食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晰,简单来说,吃多说明你喜欢吃,而暴饮暴食则是说明你上瘾了。

光靠上面的数据,并不能准确判断是否暴饮暴食,再看以下问题。

是否在进食时感到自己根本停不下来?

是否在任何时候总是想着吃东西?

是否会偷偷摸摸地吃东西?

是否进食速度很快?

是否跟别人一起时饮食正常,但自己就会吃多?

是否会吃东西吃到想吐?

是否觉得只有吃东西才能缓解压力?

是否每次吃完并不满足开心,而是觉得内疚?

回答“是”的问题越多,也就说明你确实是暴饮暴食的可能性越大。如果都是否,那你恐怕是误会自己了,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吃货”。

暴饮暴食的危害

首先,暴饮暴食很可能导致肥胖。很多暴饮暴食者会在很短时间内吃下大量“垃圾食品”,多余的“营养物质”会在体内堆积。

其次,除了肥胖本身之外,往往还伴随着高血压、高胆固醇、由于高甘油三脂导致的心血管疾病、胆囊炎等。

同时,暴饮暴食还会造成身体各个器官的负担加重。比如胃肠道始终处于工作状态,胃粘膜得不到修复机会,最终引发胃溃疡、胃穿孔等疾病.

暴饮暴食的原因

社会文化原因

有针对肥胖症患者的研究指出,婴幼儿时期父母错误的喂养方式会导致饮食过量,因为一些没有经验的父母,只要孩子一哭,就以为是饿了,然后不断喂食。这会使得孩子在食物和情绪之间建立联系。

心理原因

把饮食当作沮丧、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的排解方式,但实际上是完全没有用,反而会让自己觉得内疚、无助、失落,逐渐形成恶性循环。

由于心理原因导致的暴饮暴食,最典型的就是因为节食(Dit)过度引发的暴饮暴食(Bing)。看下图。

肥胖---节食减肥---节食过度---过度的进食欲望---暴饮暴食---肥胖加剧---沮丧失望---暴饮暴食。这就是一个节食过度引发暴饮暴食的典型路径。

生理原因

部分暴饮暴食是由于激素紊乱导致的(比如瘦素分泌不足),明明吃饱了,却不能把这个信息传递给大脑,因此大脑也不会发出停止进食的命令。如果是生理原因,就要咨询医生的意见啦。

改变暴饮暴食的方法

尝试更多种类的食物

很多暴饮暴食者在饮食结构上是很单一的,比如甜食、薯片等高油脂食物,这类食物的特点是饱腹感弱。增加蛋白质和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能够增强饱腹感,不仅营养均衡,而且不容易囤积脂肪。尽量选择低GI、高饱腹感的食物。下图供参考。

细嚼慢咽,学会品尝食物

让自己的味蕾发挥它的作用,进食时,减慢速度,尝试去慢慢体会食物的味道。可以多看看《舌尖上的中国》,提高自己对食物的鉴赏力,把“吃”这个机械动作变成一种品尝美食的体验。(没见过暴饮暴食的美食家吧)要谨记“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啊。

转移注意力

有很多方法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等负面情绪。努力找到一个可以长期坚持的兴趣,特别是能够“占用“自己身体的爱好,比如运动、做手工,千万不要是看电视啊,不然简直是找了个暴饮暴食伴侣。

除了上述三个方法之外,还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缓解暴饮暴食。比如,尽量减少独自用餐,不要在家里储备太多食物。还可以尝试一个小技巧,就是每次吃东西前进行几组深呼吸,平复自己的情绪。不管怎么样,不用对自己的暴饮暴食太过内疚,这并不是因为自己意志力不足造成的。Justrlax。









































北京的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中科白癜风微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ohuoyun.com/dnyby/66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