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系胆囊慢性病变,指胆囊因长期或间断地受到刺激而产生的明显的慢性炎症改变及或功能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的右上腹部疼痛,进餐后出现或夜间发作疼痛,可放射至后背,伴恶心,呕吐等。可以伴有消化不良等症状。该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临床发病率高,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危害。
辨证分型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位在胆,涉及肝与脾胃。由于平素饮食偏嗜,情志失调,湿热未尽,邪著胆腑,以致肝气郁滞,胆腑气机通降失调,气血淤阻,湿热蕴结,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故现右胁痞胀、疼痛、纳呆腹胀等症反复发作。
湖南中医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医学者唐肃先生认为:中医里,肝胆互为表里,位置相邻,因此往往肝胆并提。我们可以把中医里面肝胆功能,想想成润滑剂,或者是一条宽敞的高速公路。正因为有了它,我们的身体机能才会顺畅发挥。气血在“路”上畅行无阻。也正因如此,肝胆最怕一个“堵”字,也最容易发生堵塞。一旦肝胆之气不疏,其经脉恰好循行于胁肋部位,所以就疼痛,形成胆囊炎症状。肝胆之气为什么会堵塞?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长期郁怒、烦闷、压力大。
肝气瘀滞之后,带来的势必是血瘀。气为血之帅,它推动和引领血的运行。气走不了了,血也甭想走。因为有了血瘀,我们的胁肋部位会感觉到刺痛、绞痛。胆结石伴发胆囊炎的最主要症状,就出现了。
肝气走不了,肝血行不通,时间长了,我们就会肝血亏虚。也就是说,肝没了阴血的濡养。肝的脉络没有了血液,就仿佛禾田里的水渠,渐渐枯萎干涸。这个时候,我们也会感觉到疼痛。
偏偏在这个时候,我们的生活习惯帮了倒忙——喝酒吃肉、抽烟熬夜。这些的影响,就是让我们肝胆化生湿热。湿热不但会进一步灼伤阴血,同时还会影响肝气的条达。
所以他给出的治疗方法就是——
柴胡10克,川连3克,白芍10克,青皮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枳壳10克,桃仁6克,红花3克,生姜3片。水煎服即可。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白癜风互助论坛北京哪里能治愈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ohuoyun.com/dnyxg/10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