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治慢性胆囊炎应辩证,重在疏肝利胆

胆囊炎是困扰现代人的常见肝胆疾病。慢性胆囊炎症状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常有腹胀、上腹或右上腹不适、胃灼热、嗳气、吞酸等一系列消化不良的症状,进食油煎或多脂的食物往往会加剧病情。二是右下肩胛区疼痛,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具有病程长,病情经过有急性发作和缓解相交替的特点,急性发作时与急性胆囊炎症状同,缓解期有时可无症状。

  中医认为,胆囊炎和胆囊息肉均属胃脘痛、胁痛等病症的范畴,主要由于长期喜食肥甘厚腻,饮酒过度,损伤脾胃,致脾胃失运,湿热内生,湿浊内停,或长期忧思恼怒,情志郁闷导致气机壅塞,升降失常,肝胆疏泄失职,胆汁流通不畅,久郁蕴热而发病。

  中医分型辨证论治,往往能收到理想效果。慢性胆囊炎发展过程中,诸如气滞、湿热、血瘀或是虚损等病理机制往往不同程度地交织在一起,因此一般应从五个方面加以调治。

■肝郁气滞

  主证:肝郁气滞,胆腑失疏,不通则痛。胆胃失和则患者以胁痛胃脘痛为主,伴有善怒叹息,恶心嗳气,舌苔薄白或黄,脉弦细或紧。胃脘痛为主,伴有善怒叹息,恶心嗳气,舌苔薄白或黄,脉弦细或紧。

  治疗:疏肝解郁,活血调胃。

■肝胆湿热

  主证:湿热蕴聚肝胆,郁而化火;灼伤津液则口苦咽干,嗳腐纳呆,便秘尿赤。湿热郁久必挟瘀,故患者胁痛拒按,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疗:清利肝胆湿热,调和中焦脾胃。

■脾肾两虚

  主证:慢性胆囊炎反复不愈,病久多有脾肾俱虚证候,加之平时严格忌口,终年以素食为主,故证见面色无华,右胁隐痛缠绵,喜按喜温,食少便溏,心悸晕眩,虚烦少寐,月经不调,舌淡苔白或少苔,脉弦细或虚弱无力等。

  治疗:健脾补肾。

■胆胃不和

  主症:胸肋胀满,嗳气频作,忍心呕逆,口苦纳呆,大便不调,右上腹时有隐痛,每遇情志不遂则诸症加重,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疗:疏肝利胆和胃。

■肝胆气结

  主证:右上腹间歇性闷痛或隐痛,并放射右腰背部,常有口苦,恶心,食欲不佳,每因进食油腻后诸症加重,舌淡,边尖多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

  治疗:疏肝利胆散结。

大众卫生报

赞赏

长按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盐
只看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ohuoyun.com/dnyzz/105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