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变化了很多,而胆结石也跟着常见了。有的人或许平时并没有觉得有何异常,但体检时却发现有胆结石。作为六腑之一的胆,纵然身材娇小,一旦生病,也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胆结石不容小觑,该怎样治疗呢?老中医认为可以从肝论治!你怎么看?
胆石症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肝脏是胆石症病理性胆汁发源地的观点已为大家所接受。“胆病从肝论治”是中医药治疗胆道疾病的基本原则。陈老在临证中认为,因胆石症患者往往合并胆囊炎,临证多有胁下疼痛或不适之临床表现,故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胁痛、胃脘痛、腹痛之范畴。
1.从肝论治理论依据中医学认为,胆与肝通过经脉互为络属,构成表里关系。《灵枢·本输》谓:“胆者,中精之府。”西晋王叔和《脉经》认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即胆有储藏与排泄胆汁的生理功能。胆汁为肝之余气所化生,胆排泄胆汁参与消化,依靠肝的疏泄功能。如果肝失疏泄,则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异常,从而形成胆道疾病。胆道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就是胆结石。临床证明,长期持久的情志不畅或忧思郁怒,致肝失条达,肝气郁结,气机郁滞,则胆腑气机不利;或湿热内蕴,熏蒸肝胆,则湿热与胆汁胶结不解;或痰浊瘀血内结于肝胆等均可致胆汁分泌、排泄不畅,凝结而成胆石症。
肝病及胆,胆病及肝,肝胆疾病临床常常互见。胆石症临床多表现为右胁下疼痛、胀满不适、食后脘腹胀满、嗳气、进食油腻加重、舌质红、脉弦或弦细,证属肝气郁结或肝阴不足。如果合并急性胆囊炎,可见上腹部疼痛剧烈、发热、恶心呕吐、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证属肝胆湿热熏蒸。
2.调肝利胆分型论治胆石症病位在胆,但与肝有密切关系,故调肝利胆是其治疗大法,但如何调肝才是治疗的关键。陈老认为,中医之特色在于辨证论治,所以临证不能离开辨证。
根据陈老临床经验,胆石症属肝郁气滞者,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属于湿热内蕴者,用大柴胡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属于肝阴不足者,用一贯煎加减。在此基础上,均可选用广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柴胡、青皮等疏肝利胆排石之品。
温馨提示想要得到《杏苑心悟:全国名老中医陈意临床经验集》?点文末阅读原文,直接领走!新媒体编辑:王丹版权声明:本文选自《杏苑心悟:全国名老中医陈意临床经验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夏永良,陈珺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北京市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北京去哪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ohuoyun.com/dnyjs/1397.html